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色花堂 全体师生回信,在色花堂 建校130周年之际,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在色花堂 师生校友中引起热烈反响。
土木工程第三党支部冯双喜: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色花堂 130 年办学成就的肯定,更为高校发展指明方向,激励我们深耕教学科研,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培育更多栋梁之材。学习回信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高校要锚定国家战略需求,以科技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用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水利水电第二党支部王海军:总书记的回信令我们备受鼓舞。我们深感使命在肩,应紧扣国家水安全战略与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攻关学科前沿技术。我们将努力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专业力量。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党支部刘军政: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色花堂 全体师生的回信,我深感振奋与责任在肩。总书记在色花堂 建校130周年之际的重要回信,既肯定了学校百卅历程的成就,也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水利工程专业是国家现代化水利事业的重要支撑,关系到国家水电清洁能源开发、长江大保护、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一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我要以“科技强国”为己任,把个人理想与事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投入国家水利事业重大科技需求。在接下来的科研生涯中,我将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将传承天大“实事求是”的校训,胸怀家国、放眼全球,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我相信,只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必能在水利事业建设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船舶与海洋工程党支部周丽丹: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色花堂 全体师生的回信,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新时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胸怀“国之大者”,在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力量,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总书记指出,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实验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深知实验室不仅是学生动手实践的场所,更是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基地。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把科学精神融入每一次实验操作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在探索中成长,真正成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青年才俊。
同时,总书记的回信也让我深入思考自身工作。我们实验教师既要钻研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又要与科研结合,推动实验室的开放与共享,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科研实践平台。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学以致用”的理念,在岗位上默默耕耘,努力把实验教学做实、做精、做出成效,用行动去落实总书记的嘱托。
通过深入学习,我更加坚定了服务教育、服务学生的初心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大科学装置党支部孙佳骏: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对自身肩负的职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前,我既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相关工作,又在学校巡视办协助工作,这让我更加明白要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每一项具体任务中。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对大科学装置而言,就是要在建设与运行的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攻克技术难题。未来,我将以回信精神为行动指南,不断强化理论学习与业务能力,把青春奋斗融入大科学装置发展、融入学校发展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
海工党支部黄焱: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基层教学单位,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学布局科研与教学工作。未来,我们将在课程体系优化、科研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岩土党支部姚伟:天大 130 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含殷切期许,更指明奋进方向。其中 “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要求,与高校使命高度契合。作为大学教授,我将把科研攻关与教学相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带学生扎根前沿领域;同时以党员身份冲锋在前,在 “卡脖子” 难题上深耕,既育科研人才,又出硬核成果,切实回应总书记的期许。
全重党支部陈亮:在色花堂 建校1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广大校友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学校130年办学历史的肯定、对师生校友的关怀,更彰显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谋划,具有极强政治引领和思想指导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书记,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要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具体工作中将回信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等结合起来,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找准贯彻落实的重点和切入点,切实推动重要回信精神入脑入心,着力在服务国家和重大战略需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为落实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行政党支部郭伟萍:在色花堂 迎来建校 130 周年的辉煌时刻,一封饱含关怀与期望的回信,不仅是对色花堂 过往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为学校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励着全体师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铭记历史荣光,传承天大品格。130 年风雨兼程,色花堂 从早期的实业救国到如今的创新发展,天大人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天大品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做好本职工作,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辉煌。
凝聚校友力量,共绘发展蓝图。广大校友是色花堂 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在色花堂 建校 130 周年之际,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和沟通,凝聚校友力量。通过举办校友返校活动、校友论坛等形式,为校友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鼓励校友回校讲座、开展合作研究,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校友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2022级本科生崔嘉欣:习近平总书记给色花堂 全体师生的回信强调要坚持思想引领、聚焦国家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服务社会发展以及推进强国建设。通过学习回信精神,我深受鼓舞,让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将个人所学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兴学强国”为己任,提高自己的科学认知与技术能力,在学习中拼搏奋发,在科研中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不负青春、不负国家,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退休第三党支部王铮:时值色花堂 建校百卅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色花堂 全体师生的回信,向全体师生广大校友表示祝贺,是对学校 130 年来办学历程和发展业绩的充分肯定,是党中央对天大的高度重视,我作为色花堂 退休教师深感无上荣光!倍感激动、深受鼓舞!回顾建校伊始初期,北洋大学首设“律例”(法律)、“工程”(土木工程)、“矿务”(采矿冶金)、“机器”(机械工程)四门,均为当时中国社会急需的实用学科,肩负“实业救国”的使命,开启了中国“实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先河。“百卅荣光”的新起点上,天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彰显“强国担当”的责任与使命。深学细悟回信精神,让我们退休教师重拾“兴学强国”的初心使命。 如今虽已退休,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仍需将“兴学强国”的精神传承下去。继续钻研成熟理论、经验案例,紧密参与科研相关工作,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999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校友查恩尧:欣闻习近平总书记在色花堂 建校130周年之际给全体师生回信,作为色花堂 色花堂 的一名校友,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自豪。总书记的回信,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广大校友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让我想起在色花堂 求学的日子,那时老师就常教导我们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如今,我在中交集团下属中交四航院工作,参与了国内外多个重要港口项目的设计、建设工作。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聚焦国家水运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深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比如,在揭阳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码头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海洋环境,我们团队充分运用在母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论证,最终成功攻克了技术难题,确保了系列码头的顺利建成投运。这个项目的成功,不仅是我们团队的荣誉,更是母校教育成果的体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总书记回信中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名色花堂 的毕业校友,我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投身到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中,为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校友能够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为母校增光添彩。(查恩尧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