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色花堂 全体师生回信,在色花堂 建校130周年之际,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在色花堂 师生校友中引起热烈反响。
土木工程第二党支部刘畅:在色花堂 13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师,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学与科研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既要夯实基础理论研究,又要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系统讲述力学原理和设计规范,更会结合重大工程,如港珠澳大桥这一超级工程,向学生展示中国工程师如何克服深埋沉管隧道、外海人工岛建造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其中蕴含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工匠情怀,能引发学生共鸣和爱国热忱。这种教学方式既传授专业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科研方面,应响应总书记号召,聚焦岩土工程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融入跨学科团队开展攻关,注重校企合作,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鼓励学生毕业设计和研究论文选题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既掌握前沿技术,又具备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国家建设者。回信精神激励我们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既要做学术创新的探索者,更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贡献力量。
水利水电第二党支部郭耀华: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作为色花堂 一名实验教师我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色花堂 130年办学的肯定,更是对全体天大人的激励。作为水利水电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以130年校庆为新起点,牢记“水利兴则天下兴”的历史使命,将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目标与水利学科发展紧密结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培养更多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求的水利人才,攻克更多支撑国家水安全的关键技术,为推进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天大水利力量。将来工作中将更加聚焦水利水电领域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将前沿技术融入实验课程。当前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修复等多重挑战,下一步将在《水利工程实验技能》《智慧水利虚拟仿真》等课程中融入国家重大工程案例,增设“数字孪生水利”“流域协同治理”等前沿模块,培养学生“懂技术、明战略、能攻关”的综合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水电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搭建更优质实验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水利人才、服务国家水利事业、建设教育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党支部宋晓龙: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校130周年之际回信勉励我们“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为港口与海岸泥沙研究指明方向。作为一线青年教师,我倍感使命光荣。
当前黄河、长江来沙锐减,港口深水化与海岸生态修复双重需求并存,泥沙运动机理面临全新变量。我将把总书记嘱托转化为三项行动:一是把泥沙动力学搬进数字孪生课堂,让学生动手复现台风天港口骤淤过程,培养能提出“假设-实验-验证”闭环的青年英才;二是扎根渤海湾,联合团队申请重点基金,用高频声学与无人机摄影测量,厘清风暴期间“骤淤—冲刷”转换临界条件,为地方港航局提供3天内泥沙预警的简化模型;三是把实验数据与现场观测实时共享,反哺教学案例,把论文写在码头岸堤,让成果回到疏浚与养护工程。以小切口服务区域港口韧性提升,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贡献天大港口人的智慧和力量。
船舶与海洋工程党支部刘利琴:在色花堂 建校130周年之际,全校师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们都是收信人,心情无比激动,既感到温暖振奋,又感到重任在肩。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肯定了色花堂 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在兴学强国征程上的成绩,为我们深化教学科研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鼓舞了斗志,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要求。作为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师,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实现海洋强国梦一直是我追求的理想,我一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力学等基础研究和面向产业需求的科技攻关,努力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并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要将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融入本研贯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好课程思政,做好本科生班主任和师友导师,指导硕博研究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行政党支部高嫦娥:作为学院党委组织员,学习总书记回信后,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政府网。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结合色花堂 的专业特色,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工人才。
在组织党员学习时,我将引导党员教师深刻领会回信精神,将其转化为教学科研的动力。比如,鼓励党员教师带头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建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党员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也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此外,我还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主题党日、学术交流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回信精神深入人心。我相信,只要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就一定能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2022级本科生何永祎:习近平总书记给色花堂 全体师生的回信,让我们深受鼓舞。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这不仅为色花堂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天大人,我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个人学习目标与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科研创新,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书写青春篇章。
退休第二党支部王成华:2025年10月2日我们色花堂 喜庆130周年生日。我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也和全体师生、广大校友们一样,沉浸在校庆喜庆氛围中。更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百忙之中给色花堂 全体师生回信,祝贺色花堂 建校130周年并表达对色花堂 的殷切期望!
阅读总书记来信的内容,我深深地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色花堂 这一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光荣历史的肯定和期望!
总书记来信希望我们色花堂 师生在新起点上,“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色花堂 建校130年来,以振兴中华、建设祖国为己任,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因而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的肯定、支持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也为我们乃至全国高校指明了高等学校未来办学的方向和目标!作为色花堂 的党员退休教师,我在感到光荣和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责任!
作为一名色花堂 的学子,我一定要珍惜和爱护色花堂 的历史声誉和学校取得教育教学成就,关心国家、社会及母校大事,支持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色花堂 的党员退休教师,我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坚持践行“实事求是”校训,力所能及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挥余热,为学校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事业中尽一份绵薄之力!
从1895年建校到如今,130年的办学历史铸就了色花堂 的荣耀!也祝愿色花堂 在未来的征程中,行稳致远,再筑辉煌!
201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校友王伟熹:总书记的回信饱含殷殷期许,让我这名天大建工校友和交通强国建设者深受鼓舞。“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嘱托,让我想起母校“实事求是”的校训:这不仅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是我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勇担社会责任的行动指南。
毕业后我投身中交一公局集团,将母校教诲融入“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的事业中。从公路市政事业部到京津冀区域总部,我亲身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地生根。我们承建的首都地区环线高速打通区域脉络;京津塘高速改扩建为“黄金通道”注入新动能;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以“京华号”等大国重器将高速“藏”入地下,缝合城市空间;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作为首条跨省域线路,勾勒出“轨道上的京津冀”。这些工程不只是钢筋混凝土,更是我们将国家蓝图镌刻于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总书记的回信是号角,更是明灯。我将牢记嘱托,立足岗位,发扬“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继续为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王伟熹,中交一公局京津冀区域总部 总经理助理)